和朋友一起聚餐的你
已经撑到躺下_(:D)∠)_
此时忽然有人提议点奶茶——
(资料图)
“大杯!冰的!加珍珠加椰果!(*❦ω❦)”
吃货戏称,人有两个胃,
一个装正餐,一个装甜品。
从科学角度分析:吃货说得有道理!
饱腹感,可能是弹性的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饱腹感与吃什么有很大关系。
自助餐,面对夹不完的菜式我们吃得比平时多得多。(排除想吃回本的因素)
再比如过年第一顿的饺子吃得最香,往后面对剩饺子、煎剩饺子、煎剩下的饺子……我的表情be like:
20世纪5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ques Le Magnen用老鼠做了一项进食实验:
只给老鼠1种食物,
它们吃饱了就会停止进食;
持续提供不一样的食物,
最后的进食量是前者的3倍!
人也有类似的实验,仅仅进食不同形状(口味相同)的巧克力,就能比平时多吃14%的量。
新的食物能刺激我们吃更多。这个现象被称为特定感官饱腹感(sensory-specific satiety)
所以不要再相信狡猾的饱腹感!有时候我们不吃了,大脑的潜台词不一定是“我饱了”而是
“可不可以换个口味?”
从进化论的角度,特定感官饱腹感能使人类摄入更多样、营养更全面的食物,避免单一饮食造成的营养不良。
甜咸永动机不是白叫的!
吃货届最近特别流行的一个词:「甜咸永动机」or「甜辣永动机」,意思是吃了咸的又吃甜的,然后再吃咸的再换甜的…就能一直一直一直吃下去。
所以吃完咸味的中餐,我们往往想来块松软可口的蛋糕、来杯冰凉酸甜的果茶…这些甜品能给疲惫的味觉带来新的体验,让大脑直呼妙不可言。
反过来想想,如果正餐喝的甜粥或者吃了甜面包,你可能就不需要什么甜品补给了。(反而想吃点辣条)
当然,还有别的解释思路。
进食完成后,食物并不能即刻供能,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此时身体动用储备血糖让肠胃完成消化吸收,因而大脑容易供血不足,造成易困、疲劳、低血糖的症状。
高糖分食物,能够直接补充流失的血糖,自然是身体最渴望的饭后补品。
糖还有其他神奇之处。
正常情况下我们吃饱了,胃壁上的迷走神经受到食物压力会变大,并将这个信号传给脑干和下丘脑:“我饱了,可以不吃了。”
但是糖反而能抑制这种饱腹感,它让胃部肌肉舒缓放松:“别紧张,你还能吃!”
除此之外“吃甜食会变开心”也是老生常谈了。
吃甜食的过程中,我们分泌了大量多巴胺、吗啡类等“快乐元素”。当我们习惯这种简单的快乐,“甜品胃”就成了大脑奖励机制催促我们执行的任务。
如何避免无节制的甜品胃?
严格意义上,让人上瘾的食物都不是好食物。
高糖甜品的热量贼高,但营养价值却很低,且极具成瘾性。研究调查显示,糖瘾比毒品可卡因成瘾性都高8倍以上。
我们拒绝甜品胃,是因为通常你会选择人工甜品,而不是一根香蕉、一串葡萄这样的天然糖分。
因此甜品胃不是我们额外进食垃圾食品,吸收无用热量的借口,否则长痘、发胖、精神萎靡这些麻烦就又要找上门了。
拒绝成为甜品胃的受害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让正餐更多样
选择营养、颜色丰富的食物,味觉不疲劳,进食更愉悦。
正餐吃饱
吃不饱就会下意识寻找新食物。高糖油盐食物自然会率先蹦出脑海。
吃天然甜品
比如水果。
多运动
频繁的暴饮暴食意味着你身体的激素分泌紊乱了,运动可以起调节作用,帮助恢复正常的食欲、饱腹感。
图文编辑:Raidiodead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