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国的房地产发展迅猛,在市政要求上,新建住宅要配套菜市场,例如济南市规定,新建住宅要求按照80平米—120平米/千人配备菜市场,面积不能小于600平米。这些新建的菜市场由于新建楼盘入住率和人流问题,基本上出租率都非常的低(按照行业规律,平均常住2.5-5万人,才能养活一个农贸市场)。
虽然农贸市场的数量增多,但农贸市场在零售终端的占比是下降的。根据艾瑞统计,农贸市场的零售占比由2016年的73%下降到2019年的56%。其它调研机构的数据虽然不同,但占比下降的趋势是一样的。
(资料图)
如果你想了解农贸市场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我们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农贸市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我国农贸市场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农贸市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随处可见的多媒体设备,是天然的广告发布媒介,利用好了可以发展广告业务为市场创收;线上农贸O2O小程序打破空间限制,拓展销售途径;大数据采集系统,用户交易数据实时采集,深入掌握用户经营情况,为引入银行普惠金融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深化银企合作互惠互利。
相对于直观的带来收益的降本、增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智慧菜市场提高管理效率这一功能也极具实用性。在传统菜市场的日常管理中,常常出现信息传递反馈不及时,办事效率低下,办事人员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等情况,限制了市场管理效率的提高。
在智慧菜市场,打造出了一条全闭环、全程透明、实时反馈的高效信息传输链条。从管理方的指令发出到办事人员的任务执行再到任务完成结果的反馈,相关信息都在系统里实时呈现,真正的起到了高效信息传输与全程监督的作用,实实在在的提高了管理效率。
把农贸打造成一个智慧菜市场,依靠当今最先进的信息科技技术以及行业最前沿的管理理念,落实市场长效管理,实现降低市场成本、增加市场收入、提高管理效率,无疑是最佳的农贸市场运营管理方案。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快,是由政府和市场双驱动。农贸市场改造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标准化”,一个是“智慧化”。
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开始于2009年,由政府主导。“智慧化农贸”出现在2018年,主要是企业主导。标准化改造是政府推动和投资的,所以进展比较快。智慧化农贸市场主要是由市场(企业)推动,目前属于“雷声大,雨点小”,从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覆盖数量和盈利情况都不好。
好的农贸市场出租率基本上都是100%,甚至还要把一些过道腾出来才能满足需求,即便是涨价,还是一铺难求。例如沈阳的大东副食农贸市场,摊位费平均每年上涨约2%,但常年出租率保持100%。还有云南的东站农贸市场,2019年标准化改造后摊位费由每年2.8万直接涨到了6.6万,但出租率依然是100%。
智慧农贸市场也叫互联网农贸市场,是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从而实现智慧展示、查询、计量、支付、检测、溯源、监管等多方面功能,让传统农贸市场进入智能时代,带来食品安全、准确计量、便捷支付、高效管理等多方面优势。政府与市场探索“互联网+农贸”,以科技力量为支撑创造出更高效率的农贸生产销售途径,力求提高收益,降低成本,促进产值。
农贸市场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作为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它也具有社会性和很强的公益性。就其社会地位而言,农贸市场与其他商业业态的功能相比,社会价值的取向更能体现政府形象,政府通常将其作为“民生工程”、“再就业工程”、“三农问题”等工作的平台,以此促进城市发展,展示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随着未来城市形态的转变,农贸市场也会随着社会发展的潮流产生新的变化。
随着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城市传统农贸市场将逐步退出市场舞台。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区在城市商业发展规划中已不再规划新的农贸市场,而以其他新型业态取而代之,对已有的农贸市场都要求进行升级改造,比如:新型街市、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改超等等。
农贸市场行业缺乏专业人才。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流人才的提升。没有一流的人才,一方面市场运作缺乏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市场管理者很难正确理解和执行公司的发展举措,即执行力不足。农贸市场盈利模式单一,收益低。农贸市场运营中,主要收取摊位费。同时,由于租金涨幅有限,难以扩大市场经营规模,永辉超市等上市连锁企业难以出现。大部分农贸市场靠政府补贴维持生计,没有造血功能。一旦他们离开政府的支持,农贸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被摧毁,难以维持。同时,由于缺乏交易基地,新建农贸市场惨淡,推进新型农民建设更加困难。
2021年上半年,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农贸市场市场交易总额及商户利润较2020年同期明显增长,整体已恢复至疫情前交易水平。
根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数据显示,农贸市场中民营市场占比较高,约为47.50%;混合所有制市场数量占比相对较小,约为10.84%;国有农贸市场占比约为23.33%;集体所有制市场占比约为18.33%。农贸市场规模大小各异。中大型农贸市场面积一般在2500平方米左右,一般拥有80-120个摊位。小型农贸市场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摊位一般在50个以下。市场平均摊位租金为7.80元/平方米•天,平均每个市场覆盖消费者约2.4万人。
2021年上半年农贸市场的线上销售渠道(包括市场自建线上销售平台、商户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等方式)占比为6.62%,较2020年增加2.54%,较2019年增加4.22%。分城市来看,2021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农贸市场的线上销售渠道占比为6.95%,较疫情前增加4.20%;其他城市农贸市场的线上销售渠道占比为6.00%,较疫情前增加3.76%。
而尾部农贸市场出租率都低于50%,例如兰州市区共有58家农贸市场,其中有13家的出租率在30%以下,占比22%,而北京市摊位出租率不足50%的市场有149个,占比20%。
这些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消失。因为根据各地政府规定,出租率低的农贸市场将被强制关停,例如天津市2019年的政府规定农贸市场评定的要求中出租率必须超过60%,否则就会被强制关闭。而重庆市则规定出租率低于30%,实现“一票否决”,立刻关停。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农贸市场经营模式依然很传统,摊位租金依然是农贸市场运营管理方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农贸市场运营主体的收入构成中摊位费平均占比92.80%,其他收入主要来自市场自营。在市场主要支出项目中,房屋租赁费为主要支出项目,占总支出的35.87%;其次为员工工资占28.30%;纳税项支出占比最低,为7.96%。
农贸市场前景分析
政府方面,农贸市场是城市“菜篮子”工程的主要支点,未来依然会获得政府扶持。消费方面,农贸市场的多SKU的一站式采购、社交属性(老人的主要社交场所)都有不可替代性。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在调研消费者2020年最新渠道意向后即发现,农贸菜市场占比27.6%,依然居于首位。而且目前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农贸市场这种适合老年人采购和社交的场所不会消失。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不仅让市场环境提质升级,还给市民买菜带来了便捷舒适的体验。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从规范管理入手,积极探索创新农贸市场“十个一”标准化长效管理机制,全力打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食品安全的市场环境。
强化标准引领,出台《南宁市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标准》,印发《农贸市场日常管理工作指南》,明确市场开办方、市场管理人员、经营户的相关职责,提升市场管理方和监管人员的标准化建设意识,以此带动全市农贸市场标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同时,以食品安全“十规范”为抓手,扎实推进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入市销售食品查验、熟食店铺明档亮灶、溯源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
市场监管部门还落实“市级—县区级—基层所”三级督导,创新引入第三方实地测评机制,建立“1111”督导体系,即1个由市场监管、商务、城管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督导组,1个远程视频监控督导组,1个市场监管部门专职督导组和1个第三方实地测评组。通过督导测评发现问题,不断规范市场管理。
报告还分析了农贸市场市场的竞争格局,行业的发展动向,并对行业相关政策进行了介绍和政策趋向研判,是农贸市场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零售企业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农贸市场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农贸市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