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的德阳,微风吹拂,沿着河岸漫步,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河水清澈,两岸绿意盎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四川把基层河湖治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大力推动河湖管护工作过程中,将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作为重要抓手。2021年,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探索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提炼形成了村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万个村社完成创建,全省农村河湖情况更加清晰,一批农村河湖问题得到解决,农村水环境质量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再提高。
8月17日上午,省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省河湖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刚一行率队赴德阳开展2023年四川省基层河湖管护工作调研。调研组一行,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学。用脚步丈量河湖,用心感受基层河湖“解放模式”因地制宜再“解放”带来的欣喜变化。
提升人居环境、带动群众致富
让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
走进绵竹市新市镇两河口村,绿色的水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离水稻田不远处,有一片清澈的湖泊。湖水碧绿透明,宛如一块宝石镶嵌在大地上。
两河口村因射水河、马尾河汇聚于此而得名,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河总长4.9公里。“我们村大力推行厕污共治,减少入渠生活污水的排放,同时关闭了沿渠3家养殖场,26支渠、射水河水质改善明显,两河汇合处的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德阳绵竹市新市镇两河口村支部书记黎冬梅说道。
2023年,两河口村整治河道300余米、渠道170余米,清理堰塘4200余平方米、美化绿化700余米,曾经的“问题堰”变身“公园堰”,成为附近村民散步、纳凉的好地方。
位于绵竹市新市镇两河口村的雷家堰
“我们村以党建为引领,成立了‘一串红’河湖管护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一群人、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赢’的河湖管护模式。”黎冬梅说,两河口村以基层河湖治理为载体,以点带面,建立了‘百姓出一点,社会帮一点,村委补一点,政府奖一点’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相继开展了射水河堤防治理工程5000米、户厕改造521户、新建公厕2处、修建污水处理厂、修建垃圾分类收集点11个等工作,加入河湖管护志愿服务队伍的村民已经超百人,守护好两河口村的盈盈碧水。
因地制宜再“解放”,河水里焕发出勃勃生机。距离两河口村20余公里外的东湖街道高槐村,也因找到了自己的“解放模式”,摇身一变成“网红打卡地”,依靠绿色生态“底子”走出了经济发展的“路子”。
高槐村为丘陵地貌,村内有齐家堰、伍家堰、四十七支渠等纵横交错的河道水系,勾勒出高槐村美丽生态“底色”。
“高槐村以清洁小流域治理为切口,撬动片区大治理,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资本投入+群众入股’三结合的方式,打造以乡情咖啡、住宿、餐饮为重点的新业态,激活了以水利、文旅为驱动,三产融合发展为抓手的乡村振兴新动能。”旌阳区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净告诉记者,2022年,高槐村新增游客60万人次,集体经济同比增收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400元。
“农村河湖治理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省河湖中心党委副书记董大志表示,基层河湖治理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因地制宜推动生态空间合理布局,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带动区域人民群众就近致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提升积极性、创新管护模式
让群众有期待感、满足感
在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一家“和美五星”河湖管护奖励兑换点引人注目。记者发现,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洗衣粉、粮油、盆子等日用品一应俱全。其中还有玫瑰鲜花饼、中江挂面等德阳特产。
“和美五星”河湖管护奖励兑换点
“参加一次河湖打捞、宣传、巡护等河湖管护工作,就可以积累一颗星,一颗星等同于40元人民币,可在兑换点兑换相同价值的物品。”旌阳区德新镇党委书记辜克唯表示,半年以来,五星村累计组织开展“三队”活动(“五星”巡护队、“五星”宣传队、“五星”打捞队)9次,全村300余人次参与,五星村真正让村民从被管理者变成了参与者、监督者和受惠者。
一次次的兑换活动,不仅在物质上为村民日常生活带来了实惠和方便,还在精神上让群众更具期待感和满足感,兑换点成为了群众互学互比互促的新舞台。
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从昔日的”臭水沟“摇身一变为集休闲游玩于一体的河湖广场
五星村的河湖管护奖励兑换点只是德阳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的一个缩影,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创新管护模式已在德阳“多点开花”。
罗江区松花村“1+4+N”模式,建立一个工作中队,四支服务小队,吸纳“N”方力量,提升生态质量;广汉市三星村“一廊两心三队伍”模式,推广运用积分制和数字化平台,量化考核村民在遗址区巡逻、保洁、宣传的行为和综合表现;什邡市建设村“河湖末梢管理模式”,将河流的整治细分到每个流域、每个村及每户沿河村民等,都是德阳紧密结合农村河湖治理,探索新型基层河湖管护创新做法的体现。
据了解,2023年以来,德阳已在714个村(社区)开展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建设推广工作,现已完成608个村(社区)推广任务,总体完成率为85%。全市累计建设了754个村级河长工作室,成立了903支河湖管理队伍。村民护河意识不断增强,河湖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解放模式”不仅在德阳“落地生根”,在四川正由点到面,全面铺开,一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诗意画卷徐徐展开。
随着我省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建设和推广工作的纵深推进,基层河长设置不断完善、工作机构不断健全、管护力量不断增强,“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基层河湖管护格局逐渐形成。刘刚表示,下一步全省将强化农村河湖治理,推动河湖长制再上台阶,促进乡村振兴,深学笃行奋力打造农村美丽幸福河湖。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露萍 文/图)
关键词: